2022年12月24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中国大洋75航次(北京先驱第2航次)圆满完成海上调查任务,该航次历时4个月,海洋二所李怀明正高级工程师担任首席科学家,海底科学实验室、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实验室和船舶运管中心派出10位科研人员参与现场工作,21家国内科研和技术支撑单位共同参与。
本航次开展了西太矿区重点区块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和评价工作,采集了环境综合站位多类型基线数据,同时开展了“洞察号”AUV全功能试验和“曼塔号”浮游行进式结核采样技术的可行性验证。
航次共完成139次定点作业和24条测线测量,系统采集了区内结核丰度、覆盖率、光学覆盖率等参数,初步验证了前期提出的“坡麓型”和“平原型”两类结核矿床类型,为开展西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采集了类型丰富的环境基线数据和样品,包括微生物、大型和小型底栖生物、食腐动物、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等。
“洞察号”AUV开展多个试验潜次,完成了5000米级水深的系统全功能试验,并在5100米水深的深海海底实现了近底5米的稳定航行和光学测量,获取了近海底高清照片数据。“曼塔号”开展了多个潜次的水下试验,完成34组的结核采样试验,最大试验水深5600米。试验结果显示“曼塔号”对于矿区不同的底质环境、结核类型都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结核采集效率高、沉积物扰动深度小。该技术将为未来在深海实现高效勘探和绿色采矿提供崭新的技术思路。